欢迎来到继续教育网!自考、成人高考、函授、远程教育、电大、留学、考研、资格证书、公务员考试信息。
电话/微信咨询热线:13825236983

北京市成人自考报名入口官网(北京成人自考官网报名时间)

来源:继续教育 2023-07-17 19:24:08 点击数:

详情介绍

家住北京市通州区的郝女士是一名普通的公司员工。在失业以后,她决定提升自己的学历,增加自己再就业的机会,为此,她特意在一家知名的成人教育培训网站报了名。可是没想到,为了提高效率报的名,却让自己陷入了深深的麻烦中。

郝女士是专科学历,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,她决定参加成人自考。为了提高效率,她联系了一家线上培训机构——北京学慧网络科技有限公司。学慧网广告承诺:一对一保姆服务,提供精准题库,提高通过率。考试不通过,可以退费。学慧网销售人员称:能够给郝女士提供最好的教学服务。学费可以分期付款,不收利息。郝女士说,自己报考了北京理工大学人力资源成人自考本科,为了确保通过,她选择了学慧网的“白金无忧班”,课程费用是9800元。郝女士首付1960元,每个月支付600元学费。

郝女士着急拿学历,但学慧网销售人员似乎比她还急。付款完毕,学慧网把课包和题库发给了郝女士。郝女士说:当时销售跟她说的是,他们的题库都是“真题”,命中率极高。但是自己拿到的,却是往年的考试题。郝女士发现学慧网销售人员承诺的诸多条件,和自己的理解有很大差距。缴费第二天,郝女士决定退款。郝女士说,在商议退款事宜时,学慧网的答复,让自己有种被骗的感觉。

郝女士说:学慧网销售员从没说过,退款要收取15%手续费;而且,直到现在,自己也没有拿到合同。4月15日是首期还款日,郝女士支付了第一笔月供。郝女士说:整个事件自己有这么几点不满意。首先,报名时,学慧网销售员催的太紧,自己根本没时间翻看电子版合同;其次,学慧网的前期承诺与后期服务存在差异;最后,没有给自己提供相关合同。郝女士认为:报名第二天,自己就申请退款,却要被扣除近2000元钱,实在是不合理。

根据公开信息,记者来到了北京学慧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亦庄的办公地址。记者说明来意后,工作人员开始对接企业相关负责人。大约半小时后,相关负责人与记者碰面,并提供了和郝女士全程的沟通记录,回答了记者的提问。马晓娜告诉记者:学慧网不会因为郝女士报警,提高或者降低退款条件。记者看到公司出示的退款条件写道:定金1960元不退,分期办停,学员自己承担贷款期间产生的利息。

马晓娜说:学慧网联系了第三方公司为学员提供贷款服务,为了保障学生利益,公司将会承担这笔单款产生的利息。9800元的学费,郝女士首付1960元,剩余的7840元分一年还清,每个月只需要支付653元。而这一年产生的705元借贷利息,则由学慧网承担。如果提前终止合同,利息则应由郝女士自行承担。随后,记者转述了郝女士关心的几个问题,马晓娜也一一进行了解答。

问题1:事主描述自己并未理解和观看合同,就被销售人员催促签字。而且从来没有拿到过合同?

马晓娜说:为了从程序上避免学员不看协议,学慧网在网签协议中设置了强制阅读时间;2次弹窗提示,并对重要条款进行了加黑加粗三重保险。记者看到合同中黑粗字体写道:如果申请退款,机构有权收取15%的手续费。另外,在学慧网APP的个人订单一栏里面,确实有双方签署的协议。郝女士称:自己并不知道APP里面就有合同,学慧网也无人告知。马晓娜告诉记者:签署网签协议的全流程,都已经在公证部门做过公证。

问题2:事主称销售人员承诺的“真题”与实际拿到的真题不符,存在虚假宣传?

马晓娜说:学慧网承诺的“真题”都是往年考试试卷的总结和提炼,以及根据教学经验和分析的“猜题”,水平越高,提炼越精确猜题越准。学慧网并没有明说或者暗示学员,能够泄题或者漏题。她告诉记者:对于市面上一些以“真题”为噱头的培训机构,学员应该擦亮双眼。

采访后第二天,学慧网工作人员联系记者告知:经查,学慧网前端销售人员正确按照预览协议、告知义务、付款、签署协议的流程进行,整个过程学员都是独立完成的签章,并未催促。学慧网给出的解决方案是:郝女士缴纳1960元,扣除新生注册费1470元,扣除学慧网补贴的两期贷款利息117.6元;扣除78.4元的违约金;考虑到郝女士家境困难,学慧网按照公司章程,特惠减免500元,退还郝女士794元,并承诺于下次贷款扣款日期前,停办分期贷款。对于此,郝女士表示接受。

刘凝律师:在这个事件中有几个地方值得我们关注。商家是否存在夸大宣传?合同上的15%的手续费是够合理,以及是否存在销售人员刻意引导事主,导致无法看清合同的问题。从目前的事实来看,这15%的手续费是写到了合同里面,商家也从程序上尽到了提醒的责任。所承诺的免息分期,从还款的实际数字上论断也是真实的,事主也无法证明销售人员有任何违法的行为,所以双方能达成和解,应该说是一个双赢的结果。不过还是要提醒消费者,不管对方如果宣传,在没有看清合同,和拿到合同之前就签署合同,一定是不明智的。

记者:郭擎浩 摄像:李昂

来源:法治进行时


相关阅读:
热点信息
最新信息

教材购买

张老师

电话咨询

13825236983

微信咨询

13825236983